更新时间:2025-10-26 04:02:29
从嘉兴的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回来之后,我对纪录电影就多了一份关注,或许是因为看了几部印象深刻的纪录片,那里面真实的人物和事件都令我久久不能忘怀。 知道这部电影也是很偶然的,也没有对故事大概有什么了解,只是凭着直觉觉得这部纪录片值得去看,正好家附近有排片就去看了。 我觉得这部作品在一点点刺探生活的本质,我们以往面对拾荒老人,都会轻视、同情,是父母对子女加以训诫的对象:长大了可千万不要成为那样。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将捡垃圾与消极划等号。可这位老人,她其实有选择,她可以不捡破烂,那为什么还会反反复复捡垃圾呢? 作品并未就这个问题深入下去,只是零星蜻蜓点水地透露一些线索,年轻时的债务危机、借钱和被借钱的恶性循环…她经营这三元一晚的住所,还时不时借钱给可能生活比她还困难的人们,心甘情愿地被骗… 当她曾经帮助过的女性对她说要改变的时候,她只是沉默。是啊,怎么生活成了这样子?可是改变又谈何容易?或许从来也没必要改变呢?或许当下就是最好的生活呢? 人总是作茧自缚,带给自己包袱,载浮载沉之后才惊觉大梦一场。她儿子在作品传达厌世的念头,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,是啊,活着到底为了什么?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都不知道活着的意义。我们也很难真正从他人立场去想问题,所以才有那么多纷争和不理解。但人啊,总是要过自己的生活,过自己的坎。胡阿姨用垃圾构筑了一所天堂,她知行合一。播种善意、传播善意,探索着生命价值的另一种可能,怎么不算最富有的人呢?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告诉你的主子,他黑不了唐俪辞
下一篇:存在就是反抗
游戏改编,故事重要还是人物重要
以战为骨,以信为魂
又挖到一部宝藏搞笑解压番❗这也太下饭了❗
以爱为名的暴力结构——结合电影《年少日记》拆解东亚之“爱”
谢谢爱缪的ed,让我有缘遇见矛盾却丰满的,温柔可人的灵魂们
《许我耀眼》分集概括~
IP声量向“内”,价值边界向“外”
圣临山登基:一场兼具美学、深度与温情的国漫盛宴
当角色都变成政治符号,电影也就只剩姿态了
看完剧场版我才知道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。
没那么好但还行的碎碎念
把主角请到我家里,整个小区都不用开灯了
做“年轻态”的民国戏
我果然还是不能抛弃电影
冤屈的呐喊
即是残酷现实,也是人生境遇成长。
中国真的很缺编剧
absolutely greatest
带着创伤走下去
一个冷峻诗意但残酷的电车难题
